编者按:"截至2009年8月末,人民银行总共花费了162093.25亿元人民币用于购买当时持有的22108.27亿美元外汇储备。然而按照2009年9月末的汇率(1美元兑6.8290元人民币)计算,当时持有的外汇储备价值150977.38亿元。也就是说,人民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贬值了11115.87亿元。这个损失是在2005到2008年间人民币升值形成的。"
外汇管理部门似乎并不认同上述论点。外管局网站2011年7月20日发布了《外汇储备热点问答》(一)(以下简称《问答》),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升值是否真的导致了外汇储备乃至社会福利的实际损失"。
各大媒体纷纷以《外管局重申: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为题报道或者转载全文,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之所以加上"重申"二字,是因为外管局有关负责人早在2011年5月6日已经就同一问题接受记者采访,各大媒体已经用同一个标题报道过一回。7月22日在天则经济研究所组织的双周论坛上,有两位参会者用《问答》中的观点对我的发言提出了质疑。《问答》(以及5月6日的答记者问)模糊了以下五个常识:
常识1:人民币升值已经导致外汇储备出现汇兑损失,与是否"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没有关系。
推荐阅读:600256股票丨新兴市场投资教父马克·墨比尔斯的投资法则
常识2:美元购买人民币能力的下降直接导致中国外汇储备损失,与美元购买实物资产的能力是否降低没有关系。
常识3:市场规律决定真实汇率涨跌。央行"且战且退"地与市场作对,导致外汇储备的汇兑损失"滚雪球"。
常识4:中国居民从本币升值中得到的好处与外汇储备汇兑损失完全可以分开,不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常识5:央行压低人民币汇率补贴境内出口企业,表面上"肉在锅里";然而主要出口行业充分竞争、留不住利润,实际上"肉已经不在锅里"。
常识1:人民币升值已经导致外汇储备出现汇兑损失,与是否"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没有关系。
《问答》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导致了外汇储备折算成人民币的账面价值变动,并不是实际损益,……而只是用人民币还是美元作为报告货币所导致的账面差别。只有在将外汇储备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汇兑方面的实际变化。"
这一解释涉及到计算投资损益的会计原则,以及这一会计原则是否对监管机构网开一面。按照审慎会计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应该按照市值计价,也就是mark to market。让我们看一个简单案例:如果一家金融机构以100元价格买入了股票,之后股票价格下跌到80元,那么无论该机构是否卖出股票,都遭受了20元的投资损失。卖不卖掉的差别只在于:卖掉了认赔,不卖掉也许还有机会翻盘(但也可能损失更多)。
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是否还有机会翻盘?我坚持我在《推迟人民币升值的代价》一文中表达过的观点:
"到目前为止,这个上万亿元的损失仍然可以记为账面损失,但是实际上几乎没有机会挽回。除非未来人民币汇率出其不意地贬值到升值之前的水平、而人民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在汇率回归期间没有大幅减少。然而这样的灾难性事件已经是(也最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以上就是论股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600256股票丨有关外汇储备汇兑损失的五个常识,很多股民在了解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论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