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世界级投资大师自述“最坏的交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近期,美国全国广播公司(CNBC)财经频道邀请了几位大名鼎鼎的投资大师说出他们投资生涯中的最大败笔。除了已被大家熟知的买下伯克希尔公司是巴菲特最大的懊悔之外,其他大师的“前车之鉴”同样值得我们品味。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执行官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错失伯克希尔和沃尔玛
说到错误,我会想起两种不同的犯错方式,一种是做了不该做的事,另一种是没做应该做的事,当年我连续犯了三个错误,使我错失了机会,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投资败笔。
推荐阅读:002687丨长期负债融资优缺点
记得那时应该是1975年。当时有两个40多岁的人突然出现在Pimco的办公室,他们是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他们用文字的形式陈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需要1000万美元贷款,说伯克希尔公司正面临困难,但总有一天会好起来,还给我看了喜诗糖果的样品。
那时的我觉得伯克希尔公司看起来有些滑稽,他们在美国东北部一个偏僻的地方拥有一堆已经没落的工厂,除了有个喜诗糖果店和蓝筹印花公司(Blue Chip Stamps)之外什么都没有。我虽然觉得他们俩都是聪明人而且才华横溢,但贷款给他们的公司我觉得没有任何吸引力,于是我拒绝了,我把这个机会给了太平洋信托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旗下基金)。这算是一个没做应该做的事的错误。
一周后,我收到一个叫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的人的邀请,去阿肯色州的一个叫本顿维尔(Pentonville,沃尔玛超市的发源地)的小镇走一趟。当我到达的时候,山姆开着他的卡车来接我,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带着我在小镇上转悠,也把我带到他们的沃尔玛商店去看了看。他们家的狗也跟着我们,那条狗的名字叫丹(Dan)。我记得当时一只猫横穿马路,他们就大叫:“丹,抓住它,抓住它。”
当时沃尔顿的沃尔玛商店还只是个小杂货店,他们想把生意扩张到俄亥俄州和爱荷华州,因此寻求贷款。但我觉得他们商店很小,扩展生意的主意也不怎么样,没有任何吸引我的地方,于是我又把这个贷款让给了太平洋信托基金。
又过了两个星期,我却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当时我来到旧金山的伊特尔公司(Itel),注意不是英特尔(Intel),它是一家轨道机动车的承租商。他们把我从机场接到他们停放机车的货场。在那里,我敲打着机车上的金属,感觉是那么的结实。随后,他们又把我带到位于旧金山市中心的总部——一栋三十层的豪华办公楼,从楼上还可以看到金门大桥,办公室的地毯有10厘米那么厚,女秘书们看起来都非常漂亮。我当时就觉得,这才是一家公司。由于触摸和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我贷了500万美元给伊特尔,可是半年后,他们却破产了。
我在6个星期的时间内,连续犯了三个错误,直到五六年后我看到一本关于19世纪的金融巨头J.P。摩根(J.P. Morgan)的书,我才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早年,J.P。摩根在参加国会听证会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认为他这句话是对我上面所讲的这三个错误的一个总结,他说:“在把钱借出去的时候,不应该看对方是否有钱或者资产雄厚。”也就是说,不应该看贷款人的地毯有多厚,贷款人拥有的是机车还是糖果店。“贷款注重的应该是贷款人的人品和性格。”换句话说,看借贷人是否勤奋。如果我当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巴菲特还有沃尔顿的话,我可能就不会做如此冲动的决定。
1981年,我把J.P。摩根的图像挂到了办公室的墙上,一挂就是30年。我觉得这句话是经过历史冲刷后流下来的精华。即使是现在,我还有芒刺在背的感觉,他的警句时刻鞭笞着我。正是对这个错误的反省,Pimco躲过了次贷危机。
2008年的时候,因为我们对次级抵押证券贷款的本质有非常清楚的一个认识,这些抵押债券既不能看到他们借贷人的人品也感受不到他们背后的资产,因此无论市场多么火热,当我看着J.P。摩根的画像,我就说:“不,我们不会去投资的。”这也为Pimco未来10年的良性发展奠定了一个的基础。
黑岩集团(Blackrock)创始人拉里·芬克(Larry Fink):白丢了公司40%股权
我已经在市场中度过了34年,经历过许多不成功的交易,因为完美不可能总是存在。只要在市场一天,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很多时候一些不错的交易在经济条件改变后会变成糟糕的交易,但有时候看起来是很失败的交易,却取得了莫名其妙的成功。我最差劲的交易其实与经济环境没有多大的关系,主要还是我自己出现了问题。
当年,我准备离开第一波士顿(First Boston),那段日子非常煎熬,非常困惑。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去哪里。我只知道我想离开卖方,而且我知道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巨变。当时,整个华尔街“生产”各种证券产品,很明显投资者其实并不了解这些产品所蕴含的风险,只是一味地听取卖方的“建议”。可以说,我们刚刚经历过的金融危机其实就是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这种情况。所以我当时认为应该组建一家专注于风险控制的投资管理公司。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我创办黑岩集团之前的一年半时间里,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这个季度基金赚了1个亿,下个季度会倒亏3个亿。我们不清楚钱是怎样赚来的,也不清楚是怎样突然亏掉的。这使我意识到绝大多数买方都不了解购买证券所蕴含的风险,我当时就觉得不仅整个华尔街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对风险进行很好的评估,也没有正确管理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我在第一波士顿的时候,我们的顾客都完全不知道怎么去控制风险。因为这时证券的创新远远比风险控制机制的发展要快得多。于是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建立一家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和基础的公司。
当时的煎熬让我对自己失去信心,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重新开始组建一个公司。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黑石集团(Blackstone)的创始人史蒂芬·施瓦茨曼和皮特·彼得森(Pete Peterson),他俩当时非常赞赏这个点子,短短三天时间内我们就建立了合伙关系。我成了黑石的合伙人之一,他们贷给我500万美元组建新公司,我还相应地给了他们40%的股权。可以说他们对我的信任超过了我对自己的信任。现在想想,他们当时的投资决策是对的,而我的决定却是错的。公司成立35天后,我们迎来了第一位风险控制业务的客户,4个月内就开始盈利,6个月后我还清了那500万,那40%的股权相当于是白给了黑石。
作为投资者一定要相信自己,特别是自己的直觉。这个交易对我来说是这辈子做过的最“不划算”的交易,但是对斯蒂夫和皮特两人来说确实是最棒的交易。
黑石集团(Blackstone)创始人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买下钢铁分销商血本无归
想做到100%的正确是不可能的。我印象最深刻的错误是黑石公司买下的第三个公司。那时我们黑石公司还很小,且没有任何投资决策过程。
当时我们想投资一家名叫埃德加康博(Edgcomb)的钢铁分销商,一位合伙人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他觉得可以买下这个公司,我听起来也觉得不错。但是另一个合伙人则认为这笔交易有些不妥。他觉得这个公司维持利润存在很高风险,我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我当时很难作出决定,于是让他们两人进行辩论,最后我选择了有行业经验的那个合伙人。
后来,这笔400万美元的投资全部血本无归,而当时我们的规模有8.5亿美元,损失的这笔钱虽然看起来不算很多,但是我们的基金那时正处于起步阶段。我还记得有一位投资者当着我的面说我是他们见到过的最白痴的人,说我不负责任,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尴尬的一个场面。我想他当时这样说不仅情有可原,而且是对的。这次失败的经历改变了整个公司的命运。
我认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一定是一名终生学习者。失败的教训比辉煌的战绩带来的收获更多。每当遇到一些逆境的时候,平静地坐下来思考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你反省的时候,一定要客观面对事实,不要将责任推给他人,因为这是你自己的决定。必须认真对自己进行评估,深刻剖析错误到底出现在哪里,发掘导致失败的思维模式到底是什么。如果长期对投资决策进行总结,你会发现自己会有长足的进步。每当你遇到一个新的机会,你必须学会运用这些失败的经验,这才是作为一个投资者成长和成功的关键。
比尔·格罗斯
比尔·格罗斯194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66年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1971年创建了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Pimco旗下所有基金资产规模超过一万亿美元。格罗斯本人则被喻为“债券领域的巴菲特”。文中格罗斯拒绝贷款给巴菲特和沃尔顿时年仅31岁。
拉里·芬克
草根出身的拉里·芬克是一个鞋商的儿子。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MBA学位后在地区投行第一波士顿获得了第一份工作。在那里他的投资才能很快凸显出来,28岁的他成为了第一波士顿最年轻的合伙人。但好景不长,由于宏观经济风云突变,芬克的投资突然大幅缩水,饱受指责的他决定离开波士顿,并创立了黑岩集团。中文芬克提到的那段煎熬的日子正是这一时期。目前,黑岩集团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
史蒂芬·施瓦茨曼
史蒂芬·施瓦茨曼被誉为华尔街的“王中之王”,他以收购眼光独到和掌握收购时机精准闻名于世。施瓦茨曼196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后进入哈佛商学院攻读MBA。他曾在雷曼兄弟工作,并因工作优秀,31岁便荣升为公司合伙人。1985年,施瓦茨曼离开雷曼兄弟,和彼得森联手创立了黑石集团。黑石集团于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
以上就是论股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002687丨三位世界级投资大师自述“最坏的交易”,很多股民在了解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论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