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者如何看待垃圾股炒作
金投股票讯,在证券市场中,有一类股票因其特立独行而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当市场下行时,它们可能跌得比任何股票都要惨不忍睹;而当市场上扬时,又表现得非常疯狂。虽因业绩差、连年亏损而“披星戴帽”沦为“垃圾股”,但却借助并购重组等概念的炒作,让那些梦想一夜暴富的炒家们蜂拥而来——这一类股票就是ST股。
依仗“重组”这一魔棒,寄望于“借尸还魂”而一飞冲天的ST股不时演绎令人艳羡的技术走势图。股市是一个复杂的投资场所,有些投资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在投资理念上存在明显误区,错误地认为低价股便宜,有更多上涨的机会,ST就等于要重组,而对其风险浑然不知。然而,经验告诉我们,证券投资的第一要义在于如何平衡投资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之间的矛盾。对于一个成熟投资者而言,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正确区分“馅饼”还是“陷阱”,坚持理性投资,始终是不论市场牛熊如何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一般来说,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之所以沦落为ST股,与企业的现存情况有很大关系。市场中确实有不少ST股“乌鸡变凤凰”的美谈。然而,沦为ST股的原因各不相同,不是所有“乌鸡”都能借助重组变成“凤凰”。例如,有些公司背负巨额债务,拖累经营,难以改善;有些公司官司缠身,长期陷于多方利益纠葛。对于这样的ST股,还是谨慎为妙,因为即使有人愿意重组,面对如此状况也往往可能望而却步。
同时,考虑到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些绩差公司暴露出的问题可能仅是冰山一角。此类股票的市盈率、换手率等指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参与其中本身就有很强的投机性。加之市场传闻鱼龙混杂,各种题材真伪难辨,往往出现“重组消息满天飞”的现象,而职业炒家往往借此大肆炒作。由于缺乏实质性的投资价值支撑,“垃圾股”终究风险很大,一旦大盘风云突变,很可能以“跌跌不休”的方式急剧回落,投资者很难有出逃的机会。
2011年年末,对上海证券市场ST股票的当年交易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在参与ST股交易的550.83万个账户中,个人账户占绝大多数,共计550.04万个,占比为99.86%,其成交金额占比为95.99%;其次为普通机构和信托账户,共计7354个,占比为0.13%,其成交金额占比为2.87%;从盈亏情况看,参与其中的账户除少数盈利外,大部分都是亏损。
此外,在“借壳炒作”、炒作绩差股过程中,容易滋生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对此类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一旦被发现有上述行为,ST股的重组将面临暂停甚至终止的风险,这种情况显然不是普通投资者所能把握的。
其实,“垃圾股”的炒作在成就一批投机炒家暴富梦想的同时,也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众所周知,上市公司业绩是证券市场的根基和主线,而当资本不再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却寄希望于机会主义时,必将催生一个盛行投机的畸形市场,最终的结果就是博傻之风盛行。因此,“垃圾股”一飞冲天带给市场的不是福音,更多的是一场噩梦。
最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屡试不爽的重组魔棒今后或因监管政策的发展变化而逐渐褪色。从监管部门政策趋势看, ST股的“壳”资源价值可能将大打折扣。另外,炒作重组股的政策风险日益凸显。在此情况下,广大投资者更应该擦亮双眼,对“垃圾股”保持清醒认识,切忌“火中取栗”,把“陷阱”当成“馅饼”。
以上就是论股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厦门港务股票丨股市投资者如何看待垃圾股炒作,很多股民在了解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论股网!